观测语言生活 解读社会万象 提供决策咨询 服务国家发展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中国社科网报道语情中心学者“推普-方言保护”新见解

来源:原创文章 原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5-12-01

  2015年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明海英的文章《科学保护方言 留住声音中的乡愁》,重点介绍了语情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副主任冯学锋教授和张延成教授关于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关系的看法。主要内容如下:

赵世举指出:近些年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问题成为语言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热议,其中不乏对立的观点,尤其是随着方言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卫方言”,有的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事件,颇值得关注和深思。他认为,在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上,重点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要转变观念,避免偏执。要在全面语言观、全面语言素质观的基础上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问题。(2)要摆正关系、分清主次。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这两项工作可以并行不悖,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地位是不能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的。不能把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问题搞混淆了,更不能过度解读语言问题。(3)顺应发展,与时俱进。一是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视推普。二是要顺应语言的发展规律,不能人为地过分强调保护方言。要通过对方言的利用乃至开发来保护,在利用中增强其生命力,比如可以以方言为元素或工具开发语言产品、把方言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等。

冯学锋结合近期《武汉晨报》等武汉地方媒体有关“武汉话危机”问题的连续报道,列举了两个对武汉方言态度相互矛盾的典型事例:一是市民毛先生的孩子因为从小只会说武汉话,结果在幼儿园被孩子们歧视。二是身为“老武汉”的厦门大学学生陈同学不会说武汉话,结果在与外地同学交流方言时感到十分尴尬。他认为这两个典型事例真实反映出了武汉话在传承中的矛盾现状。有统计数据,武汉近70%的年轻人不会讲武汉话。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冯学锋认为,现在需要重点讨论的是保护方言,普通话已是“强势方言”,“发展中地方”方言的保护,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保护武汉话刻不容缓。

张延成认为,保护方言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抢救意识。抢救意识不强的话,前人的记忆、情感消失得比较快。老人一走,他(她)的时代也就带走了,方言中的人生经验也带走了。二是深入意识。不仅注意传统的系统研究,还要注意深入研究某些细节,比如如何更科学细致地记录和研究某一个音的舌位动作。三是应用意识。传统的田野是人与人面对面的,多媒体可看成是第二田野。这个田野怎么利用,需要加以引导。做好社交媒体的推广应用,让大家愿意参与。

据了解,三位教授的观点是记者根据他们2015年11月14日在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召开的“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暨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的。

本网站是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建设的语情信息资源平台,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无偿服务。如果有错误或侵权的情况,请著作权人致函zgyq@wh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支持!
系列资源 | 注册
用户名:
真实姓名:
身份证明资料:
上传
上传
上传
上传
请申请注册的用户上传加盖所在机构公章的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以确保收到审核结果。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找回密码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邮箱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