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国家’茶座”在武大语情研究中心开张
来源:原创文章
原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5-12-12
为了探索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形式,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多学科对话,多视角研究语言,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策划创办的跨学科思想碰撞沙龙“‘语言与国家’茶座”,于12月10日下午正式开展首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语言研究如何服务国家与社会”。中心在校全体成员和特邀学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常务副主编叶娟丽等参加了交流活动。活动由本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室主任阮桂君副教授主持。部分博士研究生也参加了交流。
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首先说明了开办该茶座的意图,他强调,之所以以“语言与国家”为主题词,既是为了表明我们活动的主旨、范围,也是为了强化从国家高度审视和研讨各种语言问题的意识;之所以采取“茶座”形式,是为了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以便大家无拘无束,放开眼量,驰骋神思,各抒己见,实现思想的充分碰撞。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畅谈了语言研究怎样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他特别强调,作为武汉大学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应该有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要有家国情怀,要以自己的专业领域为立足点、为把手、为切入口,找到自己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结合点,让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功能最大化,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可以设想,在中国,如果连武大这样的学校的学者都关起门来做学问,不服务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话,那么我们国家怎么发展和繁荣?国家出了问题,我们怎么过好日子?他还指出,即使我们是研究古代汉语的,也不能拘泥于古代,不能为研究古而研究古,研究历史、还原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古为今用,把我们研究的历史规律、智慧、经验、教训运用于当代社会,开创未来。他建议老师们关注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语言新情况,勇于站在学术前沿,重视语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热别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语言问题,比如国家安全中的语言问题、语言科技尤其是语言信息处理、语言经济、语言服务、语言康复技术、语言关系等等,从中寻找兴奋点、结合点、突破口,在服务国家建设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叶娟丽教授作为政治学教授,不仅从政治学角度,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阐述了学术研究怎么样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且以一个政治学者的敏锐,对交流中涉及到的许多语言问题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发表了高屋建瓴的见解,给语言学者带来很多启发,比如方言的衰落问题、社群关系与语言关系的关联性问题、大数据中的语言学问题等等。此外,叶教授还介绍了她联合全国学者正在大力推动和建设的“超云”学术平台,该平台将论文投稿、审稿、发表、传播、利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推动学术评价的科学化和公开化,推动学术成果的开放共享。对此,与会学者高度赞赏,并充满期待。叶教授还寄语年轻学者,一定要有公共意识和公平观念,要有家国情怀,找到更高更远的追求,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
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在发言中坦言,我们的研究和社会往往是脱节的。语言学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这是很多人对我们的发问甚至是质疑,一般的人都不理解,我们自己也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她认为,要体现语言学的价值,就必须要关注和研究当代语言生活,解决社会中的语言问题,找到我们研究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例如在当今,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问题,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语言信息处理问题,少数民族语言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语言学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可以直接入手的重要研究领域和课题。她还介绍了自己怎么样从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出发,将研究成果的作用延伸到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语言识别应用的做法。此外,她还跟大家分享了刚刚获得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重要批示的咨询报告《努力构建合适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内容。
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以大数据时代的语言研究与语言服务为主题发言,特别强调语言研究的前瞻性和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家的关注点引向一个新的视角,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他介绍了自己运用各种数据库和信息技术软件,开展信息获取和学术研究的做法,由此强调要有大数据意识,加强各种不同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语言研究和语言服务。他还强调要下大力气开展语义规律研究,充分发挥语义在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中的作用。他还提出了开展位置定位中的语言服务研究、方言数据库建设等一些具体的语言应用研究的具体设想。
本次茶座主持人、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室主任阮桂君副教授主要结合自己长期开展农村和城市社区方言调查的情况,就方言保护问题发表了看法。他对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大量人口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的方言衰落、文化生活贫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人的心灵缺乏寄托,出现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表示忧虑。
中心成员郭婷婷副教授根据自己在美国匹兹堡孔子学院担任多年中方院长的切身感受,就汉语国际推广问题发表了看法。她认为,我们过去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的研究,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新形势,从国家宏观角度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的策略和方式,要把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中心语情监测研究室副主任李佳博士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表达了对若干语言问题的看法,包括关于方言的称谓问题、关于不同群体之间语言关系和群体关系之间的关联性问题等。这两个话题都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中心成员陈练文博士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谈了如何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挖掘中外文化交流史资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的设想。
参加本次茶座的老师和研究生一致认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必将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语言需求。语言研究和社会语言服务的天地将会进一步拓展,大有可为。语言学者要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相关的语言研究和语言服务之中,大力推进语言学科开拓创新,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世举主任在会上宣布,“‘语言与国家’茶座”将持续办下去,今后将邀请更多学科的学者参与,下一次的主题是:“语言的文化视角”。
本网站是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建设的语情信息资源平台,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无偿服务。如果有错误或侵权的情况,请著作权人致函zgyq@wh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