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和广西大学黄南津教授主编的《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这是首部专门研究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和语言服务问题的著作,旨在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需求献计献策。
该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探讨了与“一带一路”语言需求和语言服务相关的很多重要问题,主要包括: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语言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学术服务,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语言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等。既有宏观谋划,又有微观分析;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施建议。对于国家有关部门、相关地区政府和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事业单位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兼教育部语信司原司长李宇明教授以《学术应得风气之先》为题为该书作序,称赞该书“不乏卓见良策,若能施用,必有良效”,并且指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异常密切,语言学积极关注社会发展也才有活力。学术应得风气之先,应回答社会的重大关切。为‘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乃至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语言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当今中国语言学界的重要使命。”主编赵世举教授则以《学者要有社会担当》为题撰写了编者前言加以呼应,并且呼吁当代语言学者“应该强化使命感、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精神,高度关注和积极研究重大现实语言问题,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尽责任。”
“一带一路”建设,举世瞩目,它的实施离不开语言服务。据了解,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后,迅速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关注。同年6月6日-7日,国家语委研究机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广西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在“一带一路”核心区之一的南宁召开了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来自教育部语用所、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上海市教育科学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与语言服务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本书就是这次会议的成果之一。同时,该书也是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策划组编的学术文库《语言智库论丛》的第一部。
(通讯员:叶继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