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语言生活 解读社会万象 提供决策咨询 服务国家发展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商伟凡教授应语情中心邀请讲学

来源:原创文章 原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0-07-10

2020年7月7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中国地名学会副会长商伟凡教授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为两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天、地、古、今——带你走进璀璨的地名世界》的学术讲座。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副主任张延成教授参加了讲座,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新疆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中心张延成教授主持。

商伟凡教授从“谈天说地”“初心生发”“古韵新风”“文化聚散”四个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地名学的学科内涵和研究内容。首先从“天”出发,商教授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为例,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入宇宙空间,让我们充分领会到地名学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之广。随后“初心生发”部分,商教授通过举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地名“古”,总结出中国地名的三个传统特点:归属性、群众性、相对性,以及地名学融合性、延续性、实用性的三个特征,并指出了语言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同地名学的密切关系。在第三部分“古韵新风”中,商教授通过阐述河北邯郸“回车巷”和安徽桐城“六尺巷”两个地名的寓意,以及《枫桥夜泊》《七律·长征》两首诗中的地名含义和卢沟桥、陕西留坝、河北“完县”三个地名的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地名的“今”。在最后一部分“文化聚散”中,商教授叙述了地名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其价值,并从中国、世界、宇宙三方面描述了地名学的发展前景,指出地名研究是一项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伴始终的事业。讲座最后,商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还指出中国的地名研究仍然任重道远,希望年轻的学者们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地名“走出去”,让全世界人民更加顺畅地使用中国地名。

张延成教授在总结中赞扬了商伟凡教授讲座的学术性,指出地名的研究不仅是专名的研究,还与语言学研究中的训诂学、古音学以及历史地理研究等有紧密的联系。例如第二部分“初心生发”中提到中国地名初期多为独名和单名,该特征同汉语双音节化的变化过程具有一致性。张延成教授还指出商教授的讲座趣味性十足,选取的例子中既有耳熟能详的古诗“江枫渔火对愁眠”,又有精彩的历史故事“萧何夜下追韩信”,能够充分调动听者的兴趣,引发了我们思考地名对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意义。

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认为商教授的讲座跨越时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并强调了“读百科”对地名研究的重要性。

据悉,本次讲座是由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新疆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文献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丝路语言景观研究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洪欣)

本网站是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建设的语情信息资源平台,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无偿服务。如果有错误或侵权的情况,请著作权人致函zgyq@wh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支持!
系列资源 | 注册
用户名:
真实姓名:
身份证明资料:
上传
上传
上传
上传
请申请注册的用户上传加盖所在机构公章的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以确保收到审核结果。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找回密码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邮箱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