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制背景
二、《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制过程
三、《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音序
四、《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义类表
五、《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词语分级
六、《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用途
七、《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学习功能
八、《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性质
九、《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制方法
十、《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收词规模的依据
十一、《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收词原则
十二、《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收词标准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研制,苏新春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5月出版。
下面对词表的研制背景与过程、音序表、义类表、词语分级、词表用途与学习功能、词表性质、研制方法、确定词表规模的依据、收词原则与标准等,做简要说明。
一、《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制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课程大纲对词汇学习与词汇使用能力都有明确要求,但对掌握多少词汇、什么样的词汇没有具体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在同时使用的多套新课标语文教材之间共用词语不足40%。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界一直希望能有一份常用词词表。曾有学者以《语文词汇定量研究:一项不能再耽搁的工程》(赖华强,2006)为题回忆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先生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期望。张志公先生1996年明确指出:“能不能定出个标准,提出些数据呢?比如说,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要多少才够呢?⋯⋯但是直到现在,专门机构还拿不出一个常用字表和常用词表。⋯⋯我曾发现,一个‘扛’字,幼儿园在讲,小学在讲,甚至初中还在讲。我们应该搞好研究工作,克服重复浪费的现象”。我国从20世纪中期起,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陆续研制、公布了20多种汉语词表,但这些词表主要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中文信息处理或面向社会的一般应用,没有一种属于面向义务教育使用的常用词词表。国家语委十分重视义务教育常用词表的研制,早在2002年“十五”科研规划项目指南中就设立了有关课题。在“语文学习与教学”专题下列有“汉语母语教育基本字表、词表(①基础教育基本字表;②扫盲教育基本字表;③基础教育基本词表;④扫盲教育基本词表)”的研制任务。
二、《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制过程
国家语委于2011年,批准设立“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的研制”(YB125-29)项目。这时研究的问题主要有:确定中小学生学习性词表的性质与特点;调研基础教育语文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词汇使用与词汇教学现状;调研儿童阅读与词汇应用状况;比较不同词表的研制方法;研制出词表初稿等。该课题于2016年结项。国家语委启动了第二个项目,名称为“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的分级、验证及推广”(HQ135-1)。这时研究的问题主要有:进一步完善词目;确定词语的分级;调整义类体系;在中小学校进行识读测试等。两个项目均由苏新春教授主持。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基础教育二司的领导参加了在厦门大学与教育部举行的两个课题组的成果鉴定会。
三、《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音序表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包括“音序表”和“义类表”。
“音序表”为主表,共收录15,114个词条。每个词条带有拼音、词级、词性、义类码四个信息。通过义类码可以查询到该词在“义类表”中的位置。如:
如属多义词,分属不同的义类,则会分列两行,标出各自的义类码。如:
如属多音多义词,则还会标出不同的读音,并根据读音排序。如:
成语不标词性。
四、《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义类表
“义类表”为辅表,共收录17,092个词语。词语按词义和用法归入语义类。多义词则按词义和用法的不同归入不同的语义类。语义划分大体参照《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苏新春主编,商务印书馆,2013年)的语义体系,根据中小学生词汇学习的特点做了较大调整。
“义类表”分为五个语义层级。第一级由“生物、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空、生物活动、社会活动、运动与变化、性质与状态、辅助词”九大语义类构成,最低一级为五级类,五级类中的词语一般在语义上有着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上下层语义类之间形成领属关系。
同一个五级类中的词语排在一段,按词级排序,词级低的排前,词级高的排后;词级相同的,按词语的音节数的多少排序。如“伍五Ec”下的“喜爱 宠爱”的第一个五级类:“急1、着急2、焦急3、焦躁3、抓耳挠腮3、焦灼4”。
“义类表”的基本作用是“以类显义”,“就近关联”,以方便词汇的教学、掌握与拓展。
五、《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词语分级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将所有词语分为四级,以体现词汇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先到后的要求。四级分别对应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一级词对应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二级词对应第二学段(小学3—4年级),三级词对应第三学段(小学5—6年级),四级词对应第四学段(初中1—3年级)。按“义类表”统计,一级词有2,001条,二级词有5,503条,三级词有5,975条,四级词有3,613条。
词级划分依据主要有:
1.词汇的认知规律。一级词包括的主要是基本词、基本语义类,词义明白浅显,贴近日常生活,简单易学。随着词级的增加,在扩大语义类范围的同时,主要是在同一语义类中的深化、细化、详化,以增强同一语义类的传情表意功能。如“危险”语义类所收词语:一级词为“危险”;二级词为“惊险”;三级词为“危急、险恶、凶险、千钧一发、枪林弹雨、生死存亡、危在旦夕、摇摇欲坠、朝不保夕”;四级词为“悬、不绝如缕、刀光剑影、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2.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语文教材使用的经验。如本词表研制中使用到的位序法(统计通用词语在教材中出现先后顺序的方法),就吸收了教材中词语教学的经验。
3.频率高低与语境分布多少的统计结果。频率高、分布广的词语,大都稳定普遍、通用常见。
4.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的衔接。词表努力做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相衔接,根据“以字带词”“词不越字”“以词促字”的原则加以适当调整,以体现汉字与词汇的繁衍关系。
六、《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用途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有助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普通话推广,为我国语文应用及有关语文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材、教辅、工具书的编写,以及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提供重要参考。
词语提供了义务教育阶段词汇学习的基本范围,词语分级有助于分学段有序进行词汇教学,义类编排有助于用同类集聚对比关联的方式来学习词汇。
七、《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学习功能
第一,体现书面语词汇系统的学习功能。进入小学接受启蒙学习的儿童,学习内容已经由口语扩展到了书面语,从口头的话进行到了书面的文,从口语的短词短句进行到了书面的长句完篇。因此,书面语成为学生在校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表现在词汇上,要学习的应主要是书面语词汇而非口语词汇,是承载着思想观念、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通用性规范性词汇,而非“捉蝈蝈儿玩家家”“拿筲箕淘米,拿火钳夹炭”类的生活俗词俚语。
第二,对母语社会的认知功能。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正是能体现中小学生认知需求与认知特点的词,能反映中小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文化环境。如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生产、生活、知识,甚至文学创作中都有重要位置,词表将它们收进来,就是在词的背后建立起了完整的节气文化语境。
第三,体现词汇的习得规律。词汇的学习有“知”“晓”“用”三个层次。“知”为知道,指听过、见过这个词,但还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一般不会用到它;“晓”是懂得、理解,它比“知”进了一层,不仅知道还能较为准确地说出它的意思,有了特定语境或许会使用到;“用”是运用,即不仅知晓理解,还会在个人的话语和写作中熟练使用。本词表大体按照“晓”的程度来设定词汇的收录范围。
八、《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性质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是服务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用的常用词词表。本词表具有以下几项属性:
1. 是词表而非词集。词表的容量有限,对收词有仔细考量,有内在的序列结构。而词集只是对调查语料内所有词的汇集,排列时或是无理据性的音序与笔画顺序,或是单一的频序。
2. 是学习性词表而非通用性词表。学习性词表反映了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标准的要求,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教学手段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其收词及分级要符合词表使用者的认知需求和认知特点。而通用性词表,反映的是社会普通成员在一般言语交际活动中使用的通用性词语,一般是按使用状况如频率、分布率或综合二者而成的使用度来排列。
3. 是面向母语学习者的基础教育词表。仅就“学习性”来看,《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是相同的。但从学习者的身份、特点及学习目的来看,二者有着明显差异。“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面向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能力,而基础教育面向的是正在进行母语学习的学习者。前者已经完成了第一语言能力和“第一认知世界”的塑形,这时需要完成的是第二语言能力和“第二认知世界”的学习,功能目标明确;而后者要完成的是第一语言和“第一认知世界”的塑形,语言学习与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对世界的认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九、《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研制方法
本词表研制中采用了频率、语境分布、语义分布、相对词频、位序统计等多种方法。
“频率统计法”调查词语在一定语料范围中出现次数的多少,以了解词的常用程度,保证词表的收词应在常用与次常用词的范围。
“语境分布统计法”调查词语在语料中分布范围的大小,由此来认识词的普遍性和通用性。
“语义分布统计法”借助《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语义分类系统来调查词语意义分布范围及同一语义类内的词义关系。
“相对词频比较法”调查同一个语义类中所有词语在使用频率中表现出的相对高频与低频,确保在一个语义类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词语。
“位序统计法”调查通用词语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状况,位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语的难易差别与认知顺序。
十、《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收词规模的依据
词表的收词规模参考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1.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所应掌握的语义表达范畴。语义类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词语则较为灵活自主。本词表收词量只有《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18%,但语义类却覆盖了后者所有的一级类和二级类,以及三、四级类的90%以上,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汉语语义系统的大概面貌。在以同义词、近义词为主的五级类中覆盖率为56%左右。
2. 长期语文教学经验与语文教材反映出的词汇教学量。对学生词汇学习及词汇能力的认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所调查的样本教材中,各教材的词语总数在2.3万~2.9万条之间,其中稳定的通用语文词语占40%左右;各教材选用的需要加以专门教学的生词数量基本在2000~4000条之间;以中小学生词汇学习的“晓”与“用”层次为依据。
3. 教材词汇的使用频率。本表所收词语在样本教材语料与社会通用语料中,都属于常用词或较常用的范围。
十一、《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收词原则
本词表收词原则有:
1.收录有书面语语体色彩的规范性词语,帮助提高普通话词汇的使用能力。
2.在通用性的基础上突出学习性的功能。
3.收录通用性高、稳定性强、符合中小学生学习需要与特点的词语,注重收录有助于提高学生词语运用能力、提高传情表意效果的同义词、近义词及反义词。难僻罕用的词和词义不收。
4.注重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的收字及分级的呼应。
5.以单音节、双音节词为主,注重收录成语。
十二、《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的收词标准
《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所收的词为普通话通用词语,具有常用性、基础性、语文性、规范性等特点。具体的收词标准为:
1. 收录普通话的通用词。如收“拇指”,不收“大拇哥、拇哥、大指”;收“富裕、富庶”,不收“肥实、裕如、活络”;收“满意、惬意、遂心”,不收“可心”。
2. 主要普通话的语文词,一般不收专名。对指物类名词从中选取部分高频、有代表性的词,以起到以名概类、示范类推的作用,并不追求全面收录。如《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中的“虫类”词有252个,本词表只收了“虫、昆虫、害虫、甲虫、益虫、蝉、知了、蟋蟀、萤火虫、蚯蚓、蜈蚣、蜜蜂、蚕、春蚕、蝴蝶、蜻蜓、蛾子、蜘蛛、蚊子、苍蝇、蚂蚁、蝗虫、蚂蚱”等23个。又如词表收录了若干表示我国政权、政党象征或代表的词语,如一级词中的“中国、五星红旗、北京”,二级词中有“共产党、解放军、天安门”等。当然,作为学习性词表,重点收录的还是“国家、国旗、国歌、首都”类通用词。
3. 注重收录词的原形,不收重叠、无别义作用的儿化词、变换语素等变形词。如收“摇头、点头、看”,不收“摇摇头、点点头、看看”;收“胸有成竹、别出心裁”,不收“成竹在胸、独出心裁”。
4. 一般不收组合叠加词,如“口渴、心想、浇水、你好、葡萄架、受用不尽、思潮起伏、物产丰富、消磨时光、雪花飞舞”等。
5. 收录能独立使用的词义,不收一般不独立使用的语素义。如“克”只收量词义,不收“能”“克服”义;“离”只收“相距”“离婚”义,而不收“离去”义。由于汉字与汉语词的独特关系,还会遇到单字词与复音词并用的问题,如“筷”与“筷子”、“窗”与“窗户”、“厕”与“厕所”,二者之间风格的庄谐、语义的广狭、语气的轻重等有所不同。为在有限的词表容量中让每个词都能起到专门的语义表达作用,也为了与字表保持互补关系,词表主要收录更接近当今语言使用习惯的复音词。
6. 收录有较强表现力、较高稳定性、较广使用范围的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富于表现力的成分,是中小学生词汇学习的重点。对少数含有3500常用字以外的字且常用度高的成语,如“韬光养晦、吹毛求疵、神采奕奕、东施效颦、虎视眈眈”等,也适当收录,以体现“以词促字”的作用。
7. 有多种词形的,只收规定的词形。收录《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以及《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等国家试行规范标准及行业规范标准中已做出判断的推荐词。如收“一塌糊涂、黏稠”,不收“一蹋糊涂、粘稠”。上述规范中未收录的词,则参考权威辞书选择推荐词形,如收“做证、啰唆”,不收“作证、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