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新疆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联合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侯杨方教授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为两校师生做了题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及其在路线中的作用》的学术讲座。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新疆大学彭嬿、吴轶群等教授参加了此次讲座,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新疆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主持。
侯杨方教授首先以“什么是丝绸之路”引入,指出“非经玉门、阳关、葱岭,皆非丝绸之路”,并以古书中的观点来进行佐证。侯教授还提出丝绸之路具体线路“精准复原”的研究方法,即要有“四个必须”:必须要实地考察,而不是从纸面到纸面;必须要有实地考察的GPS定位、轨迹;必须制作GIS,公开轨迹与地标的经纬度、照片、视频;必须能供他人进行重复性检验,复原精度在目视范围内。侯教授通过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带领听众们领略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地中海的埃及、波斯、希腊的文明,对丝绸之路连接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的观点进行了生动地说明。侯教授还以“西出玉门,东进阳关,敦煌楼兰之间”引入,通过GPS卫星轨迹展示了敦煌至玉门关的地形地貌;通过自摄短片展示了罗布泊的壮丽与惊险,带领听众们体验了楼兰古城和罗布泊湖心的壮阔,以及阿尔金山的巍峨。
讲座后半部分,侯教授又以图片及视频的形式展示了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枢纽、东西交通的中心点和地中海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处——葱岭-帕米尔高原。在这里,丝绸之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景色最壮美,玄奘、马可·波罗的葱岭路线以及高仙芝远征路线之波密川也在侯教授的展示中复原。侯教授提出做研究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在丝路研究方面体现为,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复原全部丝绸之路,产出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产品;建成全路段的3D《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策划、设计全景体验式的丝绸之路博物馆;设计、开发丝绸之路体验式的旅游、精品体验式酒店。他还提出做研究应该“以审美开始,以审美结束”。讲座最后,侯教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张延成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首先,这是一场多模态、生动形象且富含创新的学术讲座;其次,我们应该学习侯教授“从审美开始到审美结束”的理念,这与传统的“知之、好之、乐之”的理念一致并有所发扬,还要学习侯教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不能只在纸堆里众里寻他,好的学术和演讲应该来自生活大地,不刻意为之才能自生识见与新知。
据悉,本次讲座是由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新疆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及新疆文献研究中心协办的“丝路语言景观研究系列讲座”的第三场。(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