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语言生活 解读社会万象 提供决策咨询 服务国家发展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张志洲教授做客“语言规划与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系列讲座

来源:原创文章 原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04

10月30日下午,“语言规划与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系列讲座再次开讲。应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志洲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线上学术讲座。语情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策划并主持讲座,中心师生四十多人聆听了此次讲座,同时也吸引了校外人员旁听。

张志洲教授首先以“话语权是什么”引入,指出“话语权”这一概念来源于法国哲学家福柯,它是权力的一种基本样式。他谈到,现在的国际政治已经演变为“话语权政治”,但国际话语权格局“西强我弱”,中国话语权不足问题凸显,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为中国崛起“保驾护航”,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诉求。张教授还辨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认知,深入阐述了话语权是如何产生权力的。

 

讲座后半部分,张教授从实力结构、制度话语权结构、观念结构、文化话语权结构、学术话语权结构等九个方面分析了当今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格局,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态势。他强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接受度高,促进了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长。但是,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仍面临许多困局,美国的话语霸权在消解中国的话语权,全球新冠疫情的发生也使得中美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张教授提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进路,他认为,中国要构建新的中国话语体系,加强国际合作,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自信。他强调,学术话语权是话语权建设的基础,真正的话语权提升依赖于长期的学术话语权构建,中国学者要提出新概念、新表达,增强学术话语的原创性。张教授最后总结道:“话语权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话语权的作用可谓‘不费一兵一卒,胜却千军万马’!”

在提问交流环节,与会学生踊跃提问,讨论热烈,就国际话语权和国家话语能力的关系、中国话语权的挑战与困局等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也作了交流发言。

赫琳教授做总结,认为张教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感谢他带来了一场内容宏阔、意义重大的演讲。赫琳教授指出,国家话语能力建设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本系列讲座就是立足于语言学,同时联合国际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学科,共同探索中国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提升国家话语能力做贡献。(洛昭怡)


 

本网站是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建设的语情信息资源平台,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无偿服务。如果有错误或侵权的情况,请著作权人致函zgyq@wh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支持!
系列资源 | 注册
用户名:
真实姓名:
身份证明资料:
上传
上传
上传
上传
请申请注册的用户上传加盖所在机构公章的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以确保收到审核结果。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找回密码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邮箱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