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应新疆大学人文学院邀请,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增强担当意识 服务国家发展》的线上学术讲座。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李圃教授主持,两校师生共一百多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赫琳教授的报告围绕语言学者和语言学应该努力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这一重要理念,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话语能力建设、服务脱贫攻坚战略、服务抗疫、服务语言文字信息化和服务国家治理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她首先从语言文化通融需求、语言人才需求、语言产品需求、语言应用服务需求和语言学术需求五个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问题。赫琳教授强调,打造“人文之路”需要开掘和利用跨境语言,也需要构建具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体系。随后,赫琳教授从建设中国语言学术话语体系入手,对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语言研究服务脱贫攻坚问题上,赫琳教授指出,我们要推进“能力开发”的语言扶贫事业,要注重防止返贫和阻止新的贫困。
讲座后半场,赫琳教授谈到“战疫语言服务团”对应急语言服务产品的开发,指出这是中国应急语言服务一次成功的尝试,体现了中国语言学人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储备,与我国语言领域的顶层设计和语言研究转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接下来,赫琳教授从《“从小”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这篇论文切入,向师生们分享了语言文字信息化的研究动态和语言学研究方法。赫琳教授还指出,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的推进,新的语言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及时观测和研究语情动态,正确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化解语言问题,改善语言服务,对于国家治理来说非常重要。
讲座最后,与会师生踊跃提问,讨论热烈,赫琳教授在线上耐心详细地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李圃教授高度评价了赫琳老师毫无保留的分享,认为本次讲座为老师和同学们打开了语言研究的新天地。(洛昭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