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记者明海英撰写的专题长篇报道,题目是《面向现实需求 发掘语言规律——记武汉大学文学院赫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当日的首页上刊载了这篇报道,并列入学人-“魅力人物榜”,介绍了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的学术研究理念及其在语言本体、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语义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赫琳教授主张,语言学者应该更加关注现实语言生活,面向现实需求,发掘语言规律。她认为,“面向现实需求,比如对外汉语教学,会发现很多本体研究可能注意不到的问题。”语言使用规律的研究,应从丰富的语言材料入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她尝试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探讨现代汉语典型副词的语义指向规律,大胆提出了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概念,并进行了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这一崭新领域的系统研究,出版了专著《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该书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奖。她还认为“跨学科研究,有助于突破思维局限,使语言研究更加立体化”,因此带领武汉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检索等学科的6位青年学者组建了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目前已经创建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文献标注数据库”,可以直接为汉语语法研究及应用提供多样化服务。此外,她关于建构合适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咨询报告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批示和媒体的关注,她主编的《中国语情月报》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她表示,要坚持在学术研究中积极适应国家、社会对语言的新需求。
(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