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上午,应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新疆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联合邀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牛汝辰教授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为两校师生做了题为《新疆地名研究的难点和要点》的学术讲座。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副主任张延成教授、新疆大学刘正江、彭嬿、段海蓉等教授等参加了讲座,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新疆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主持。
牛汝辰教授以“地名是镌刻在西域大地的族徽,是书写在西域大地的《史记》”为“楔子”,生动形象地指出了新疆地名研究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意义。之后,牛教授进一步从新疆民族之博、新疆语文之众、地名研究之难、新疆地名之谜、地名对音之法、汉语地名之美等6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牛教授指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人种、多族属、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一个多民族交汇融合之地,大量古代语言文字文献记录了西域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丝绸之路发展的文明。牛教授还阐述了一些应对古代地名和族名汉字书写和翻译问题的具体方法,并以“昆仑”研究为例,指出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为我们呈现出了汉语的地名之美。讲座最后,牛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张延成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指出牛汝辰教授的讲座视野高远,与当前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与当前国家和民族的追求相一致;要充分学习牛教授心得体会和典型样例,优化学术研究,克服新疆地名研究的畏难情绪。
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也认为牛汝辰教授的讲座学术视野宏阔,使人深受启发,他还就语言类研究生从事地名研究的具体途径与牛教授进行了探讨。
此外,新疆大学的彭嬿教授也向牛教授请教了“昆仑”研究中如何利用民族语材料等具体问题。
据悉,本次讲座是由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新疆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文献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丝路语言景观研究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