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语言生活 解读社会万象 提供决策咨询 服务国家发展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云端讲论“汉语研究价值”

来源:原创文章 原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0-06-20

2020年6月6日和17日,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应邀通过Zoom和腾讯会议分别在澳门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学文化的自信”国际研讨会、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专题讲座上畅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汉语研究价值。

张教授的讲题聚焦于语言学界汉语在印证、拓展乃至革新语学理论方面的意义,兼及非语言学方面的价值反思。张教授的发言和讲座首先以会通的理论视野重新分析了传统和当下关于“汉语优劣”的各种论断。就“优势论”中未来时间参照(future-time-reference)的汉语社会经济效应、儿童的数学音乐感知、汉字系统协调言文矛盾、表意文字系统的文明传承效能等进行分析。对“劣势论”中貌似客观的隐型“语言决定论”中“汉语自然逻辑不利于科学的发生”等观点进行学理性批判。

张教授进而从语料和语理两个角度为我们分析汉语研究价值。首先,汉语语料具有历时连续性与共时多样性互证的特点。3000多年未间断的传世语料和出土语料使汉语具有无与伦比的研究优势,便于总结汉语中蕴含的普遍规律,便于探究汉语史、汉语接触史以及汉藏语系的时空互动机制,便于观察语言作为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的演化过程。其次,汉语文本蕴含丰富的认知资源。汉语是具有历代诠释和不同理路研究资源丰富的语言,其学理资源也利用于建构和创制新的理论,并有望引发跨学科连锁效应。汉语富裕的文本和多模态数据资源在智能时代、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必将焕发异彩。

张教授又从浸润汉语个性的语学创新角度阐发汉语独到的语种研究价值。张教授以句法研究为中心,列举当代活跃的自主创新成果,展示汉语学专家运用西方理论在发掘汉语特点、关联更多事实、求证共性通则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困境。对“主谓分离”“名包动”“有格无格”“大参数理论”等老大难问题都作最新阐述。讲座指出当前研究中形式派和功能派的理路冲突上升至心理和情绪的层面,不利于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创新、不利于青年学子的成长。张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阐发了三点汉语的普通语言学研究价值:①提出生物语言学心智词库的高精简性、层次性及其基于演化的认知心理属性,描述探索了词库特征有限集的可能;②汉语各类句法特点形成的关键机制是时制强弱,提出汉语是“弱时合并语”的假说;③汉语语料资源和学理资源可以与现代科学接轨,可以反哺认知科学的理论与实验。

此外,张教授还指出了汉语本体研究价值的几个维度,即演化论、习得论、构造论、使用论以及关联性研究等。(周冰)


本网站是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建设的语情信息资源平台,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无偿服务。如果有错误或侵权的情况,请著作权人致函zgyq@wh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支持!
系列资源 | 注册
用户名:
真实姓名:
身份证明资料:
上传
上传
上传
上传
请申请注册的用户上传加盖所在机构公章的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以确保收到审核结果。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找回密码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邮箱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