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之后不久,在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15周年暨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60周年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语言文字工作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牢牢抓住“服务国家发展需求”这条主线。
前不久,我们召开了语言文字工作年度会议。今天,我们又在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语言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延安召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现场推进会,对相关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庄省长介绍了陕西省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做法,几位同志作了典型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推进语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有认识、有思路,有举措、有实效,对语保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一年来进展顺利,取得实效
200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在江苏启动了语保工程的前身——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试点工作,并相继在上海、北京、辽宁、广西、山东、河北、福建等省份开展,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2015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了语保工程建设,这标志着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从学界的探索性研究发展为一项重大的国家语言文化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年来,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统筹规划部署,“上下联动、各方协同”机制初步建立。根据我国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和差异情况,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语保工程整体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约1500个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语言文化点的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若干语言资源成果。截至目前,已按计划完成2015年度81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53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3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工作任务;在2015年率先启动的4省市基础上,2016年已扩展到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区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正在建设中的89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349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27个语言文化调查点已按要求完成了中期检查。以上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调查点合计631个,占总体规划的42%。国家财政给予了专项资金保障,共投入经费7500万元。另据不完全统计,从有声数据库试点开始,地方投入配套资金已经超过3000万元。同时,教育部、国家语委注重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制了工程系列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明确了“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和专家共同实施、鼓励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联合国家民委共同推进语保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推动“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获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语保工程启动一年多来,各地积极响应,社会反响良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国所有省份都按时启动工程建设并制定了本地区建设规划,年度调查点在10个以上的省份均召开启动会,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机制和责任分工,科学有序部署建设任务。黑龙江、上海等地将工程建设列入本地教育“十三五”规划,陕西将工程纳入对省教育厅的年度考核任务,省政府高度重视,从宏观层面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甘肃、四川成立工程领导小组;河南、内蒙古、辽宁等地教育厅分管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有效指导工程建设;浙江、重庆、湖南等地将语保工程作为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下发配套文件明确市县语委、教育局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特别是做好发音人招募、摄录场所安排等关键性工作;北京、陕西等地加强与文化、档案等部门合作,协同开展当地方言的建档工作,发挥了语委统筹协调的重要职能。
第二,依靠专家整合资源,强化内功确保质量。语保工程既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又是一项专业性、学术性工程。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联合社科院民族所)牵头,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组织专家学者成立调查团队,在北京语言大学设立了专业机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并组建语保工程核心专家组,为工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持。绝大多数省份按照本地区建设规划需要,组织专家成立了调查团队,在顶层设计、专业技术指导、成果开发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共有超过2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工程建设,组建专家团队近500个,参与的专业技术人员近1500人,组织开展了工程层面培训共计15期1000多人次。其中,山西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按照省内重大专项管理,对专家队伍及方言学科发展产生了激励影响;山东、湖北、安徽、吉林、内蒙古、贵州等地组织不同形式的调查团队专项培训。绝大多数省份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检查验收制度,河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还通过开展预验收,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第三,注重建设成果开发应用,初步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语保工程不仅是实施一个工程,也是一个宣传的工程。语保工程的宣传作用十分重要,要通过语保工程宣传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语委的综合协调职能,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成果。目前,在语保工程总体规划各调查点得到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基础上,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成果开发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并支持工程建设,特别是启动较早的部分省市,成果的应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江苏、广西、北京、上海、福建、山东、浙江、重庆等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为深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和展示开发提供保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初步完成,在今天的会上正式启动上线,还将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展示工程成果。《中国语言方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方言志》《中国语言方言地图集》等成果编写工作正在顺利开展。江苏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基础上,制作《江苏语言资源资料汇编》和《方言话江苏》等文字和声像制品;浙江、湖南、上海启动了本地语言资源集的编写工作;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本地语言文化资源展示网或体验馆等;陕西制作了当地方言掌上通APP应用软件,通过语保工程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整体发展,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与支持。
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下,在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下,语保工程建设部署周密、推动有序、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经验的积累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向参与语保工程建设的全国语委系统和相关部门的同志们、向各位专家以及关心支持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语保工程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要努力克服。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对加强语言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准确把握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注重主体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关系还不到位;尚未将语保工程作为推动语言文字工作整体发展的有效抓手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在配套经费、调动各方力量保障方面还不到位;个别调查团队没有严格执行工程技术和工作规范,中期检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有效调动。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紧迫性和新要求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要语言文化工程,是继1956年开展全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以来,时隔60年我国语言文字领域又一个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是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高标准和具有时代性的语言调查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
第一,推进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十三五”时期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要求。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语言资源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作为抢救工程制定时间表,切实做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整理,包括方言故事的收集。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语言资源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我国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员流动的增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减少,语言文化衰亡的趋势正在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十三五”规划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普通话,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史无前例的目标。只有处理好推广普通话跟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既实现“语同音”的宏伟目标,又能够发展和保护我们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这个任务独特而艰巨。在这种形势下,语保工程不仅意义重大,也更加紧迫。语保工程要通过科学规划,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调查保存我国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文化的实态语料,及时抢救和保护弱势与濒危的语言和方言,对保护中华语言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通过语保工程,建立基于统一调查基础上的语言资源数据库,将为科学制定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
第二,推进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语言文字事业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决定了推动事业发展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找准抓手。语保工程作为《规划》提出的未来五年集中攻关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承载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推动全社会提升语言资源保护自觉意识和国民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使命。其内涵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国家信息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息息相关,是语言文字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语保工程是国家语委多年来第一个获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大工程,在为工程实施提供经费保障的同时,也为我们整合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工作手段。当前,语保工程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各级语委应将其作为贯彻落实《规划》和推动工作整体向前发展的有效抓手予以规划、部署和实施。
第三,推进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新形势下创新语言文字事业工作机制的新探索。科学有效的机制创新,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语言文字事业涉及面广,面临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新问题、国家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新挑战,迫切需要语言文字部门充分调动政府、专家和社会力量多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工作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大力气。语保工程具有社会化、协同化的特点,同时,这项工作量大面广,是全面探索语言文字工作机制的很好契机,有利于我们今后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走向持续发展和加快发展的道路。社会对语言资源保护的共识度高,是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力量的很好的平台和时机。各地语言文字部门通过调动市县等各级语委的积极性,探索完善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探索完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多方协同机制;通过组织和动员专家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语言文字事业专业力量,探索有效支撑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语言文字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样,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普及普通话这一目标,也要创新机制。普通话的普及需要有规范、有标准、有步骤、有程序,语保工程的一些好的机制也可以吸收和借鉴。
三、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的第一年,语言文字战线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刘延东副总理在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深刻认识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特别是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施《规划》为重点,贯彻“一条主线”、强化“五个面向”的指导思想,以及“一个基本、两个全面”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下面,我主要就做好语保工程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牢牢抓住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主线的基本思路。这是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思想的关键和核心。要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语言资源保护对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要主动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信息化、“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国家发展需求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在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制定、语言学习、语言鉴别等方面出谋划策、提供支撑。服务国家需求包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和地方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需求。文化建设是国家当前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很多省市都有文博会、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在这些方面,语言文字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工作要主动与区域发展战略、当地文化建设规划等结合起来。例如在2014年世界语言大会上,江苏将《方言话江苏》等方言文化产品作为大会礼品赠送与会国内外嘉宾,积极打造地方语言文化名片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要服务我国产业发展的需求,在语保工程丰富多样的语言资源汇聚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推动我国语言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二,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是保证语保工程全面、有序、高效推进的关键。要将语保工程建设中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性工作举措进一步落到实处,使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要明确“主体责任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要负起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提供保障支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要落实“专家参与制”,专家参与机制是推动语保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各地应当明确本地首席专家和相应的工作职责,首席专家要切实承担起技术管理、规范指导和咨询等作用,不能做甩手掌柜,要积极配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工程建设和成果应用。要完善“部门协调制”,进一步发挥语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健全与文化、档案、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协同机制。要创新“社会参与制”,尽可能扩大工程社会影响力,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参与,如书法协会、诗词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一些文化企业等。要推动“抢救性机制”,语保工程的一些工作十分紧迫,需要及时推进,在经费安排、工程进度等方面要有充分周全的考虑。总之,创新工作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资源,开拓领域,提高效率。
第三,要确保进度,注重质量,打造精品工程。语保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证质量是工程建设至关重要的核心。各地要在确保进度的基础上强化精品意识,秉持为历史负责的精神,精益求精、扎实推进,将语保工程打造成时代精品和示范工程。要严格执行语保工程的工作和技术规范,以及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的中期检查、年度报告、验收等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培训、实施、验收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全国核心专家组、各地首席专家、各调查团队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地方语委工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近期,在中期检查的基础上,重点要保质完成结项验收工作。同时要认识到,语保工程建设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积,再束之高阁,而是要形成一批有价值或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各地要注重加强建设成果的开发应用,在资金筹措、成果设计等方面多想办法,早设计、早谋划、早实施,积极建设本地区的语言文化资源库或数字博物馆,编写出版本地区语言资源集等,努力在第一个“百年”到来之际,形成标志性的精品成果。
第四,通过语保工程实施培养和壮大事业发展的保障力量。人才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力量。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对专家学者的组织动员力度,将本地高校、研究机构相关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引入工程建设,并加大扶持力度。要重视发挥中青年学者的作用,开展制度化的培训,支持他们在语保工程中承担重要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形成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各地要在国家财政经费之外,结合本地实际加大配套支持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要以语保工程建设为契机,建立或更新本地的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库,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撑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同志们,“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包括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内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把《规划》的贯彻实施不断引向深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