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孙竞)今天上午,以“东渐西传 文明互鉴”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在发言中表示,面向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不但要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要勇敢迎接人与机器共事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文化更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挥时代作用和应有之义。
田立新指出,东西方在长期的交往中,互相认识,互相借鉴,既有过“东风西传”,沟通长安和罗马,连接非洲和东亚;也有过“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全新认识,更好地融入世界。在这所有的交往中,语言是一把钥匙、一条纽带,增进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发展。
田立新在发言中说,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大自然之重要。每一种文化和文明都应该值得尊重和理解,也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基于这个前提,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发挥语言文化功能,积极推进人文交流,为构建文化包容、和谐共生的人类社会而共同努力。
田立新介绍,改革开放近40年来,外语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促进了语言的互通。“如今国内有3亿多人学习外语,涉及70多个语种。通过海外500多个孔子学院和1000多所孔子课堂,全球学习汉语人数已超过1亿人。”
田立新提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语言的研究与开发必然与科技实现深度融合,更好地为未来的智慧生活创造先机。“从事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有责任为未来智慧生活展开合作与交流,以语言促进科技创新和服务,以科技带动语言研究和保护。”
田立新特别强调,要科学保护语言资源,促进文化传承。她指出,语言资源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保护和发展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联合国和各国各地区普遍重视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语言资源保护,“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两年来,已完成总体规划1500个调查点中的1073个,占规划总量的72%。截至目前,共有超过2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工程建设,组建的专家团队近500个,参与的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
“我们希望全世界每一个爱好和平、珍惜未来的国家和地区,都能加入到‘一带一路’的行列中来,推进全球语言资源的保护,弘扬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言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田立新说。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田立新最后表示,“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格局,承担一份责任和担当,借助语言文化铺路架桥,更好地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