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语言生活 解读社会万象 提供决策咨询 服务国家发展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新闻

日本神户学院大学胡士云教授做客语情中心

来源:原创文章 原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8-03-09

3月7日下午,天朗气清,日本神户学院大学教授、亚太地区汉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西日本新华侨华人联合会名誉会长胡士云应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日本汉字杂谈”的学术报告。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致开场白,报告会由中心副主任张延成教授主持,中心老师郭婷婷、陈练文、田源等也出席了报告会。

胡教授围绕主题,主要阐述了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汉字在日本的继承和发展、中日汉字的异同等。

关于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胡教授列举了日本古事记、中国古籍记录以及在日本发现的文物证据等加以论证,表示大约在日本应神天皇在位时汉字传入日本。

胡教授介绍说,日本人在使用中根据日语交流的需要对汉字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创制了脱胎于汉字的音节文字——假名。他在对平、片假名的音、形进行深入介绍的同时,提及了汉语的注音符号方案与假名的渊源等。他还介绍了日本“国字”这种日语有而汉语没有的汉字,并阐释了其产生原因。

胡教授还介绍了日本的汉字整理工作情况。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全盘学习西方背景之下,汉字产生了地位上的问题。据此,日本文部省在1923年整理、规范了一批汉字作为标准用字;1931年又制定了常用汉字表及假名使用修正案,计1858个字;1942年,国语审音会再次修订,制成《标准汉字表》,计2528字;1946年,进一步修订为1295个常用字。同年,确定部分单用汉字。1981年修订为1945字,并确定特殊的人名用字。他还特别介绍了人名用字的灵活性。

胡教授还分享了日本“汉字能力考试”、评选“年度汉字”等情况,并且对其中一些重要情况进行了具体解释阐发。

在第三部分胡教授分别论述了中日汉字在形、音、义上的不同及其影响,包括中日汉字同形异音、同形异义的问题,中日汉字形体的差异,以及日语与汉语在语音上的比较差异等。

在互动环节,胡教授与多位师生就日语发音与汉语方言发音的相似性、音译词对语言美感和文化底蕴的影响、日本学生对汉字来源的了解与关注、日本汉字的不规范性、在日汉语教学、在日汉语传播等诸多问题交流了意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吴文超)

image002.jpg

 

本网站是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建设的语情信息资源平台,主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无偿服务。如果有错误或侵权的情况,请著作权人致函zgyq@wh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感谢支持!
系列资源 | 注册
用户名:
真实姓名:
身份证明资料:
上传
上传
上传
上传
请申请注册的用户上传加盖所在机构公章的证明材料。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箱,以确保收到审核结果。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系列资源 | 找回密码
用户名:
手机号:
邮箱:
新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邮箱验证: